1工程概況
東營港東營港區南防波堤全長8 100 m,結構形式為拋石斜坡堤,堤身兩側采用復合土工軟體排(下層無紡布、中間緩沖層、上層高強土工格柵)護底,堤身直接采用高強土工格棚護底,防波堤斷面排體最大長度達134 m,排體采用砂肋壓載形式'。
原設計施工方案排體鋪設采用土工格柵與軟體排現場拼接方式。例如,一整張規格為95 m×35 m的排體由21塊軟體排及格柵組成,鋪設時既要進行單幅排體間的排與格柵拼接,又要進行整幅排體間的排與排、格柵與格柵拼接,現場綁扎拼接工程量大、拼接質量要求高、工藝復雜、施工難度大、效率低且整體仕左'o
2通長高強土工格柵復合軟體排護底2.1工藝原理
將兩側復合土工布軟體排與中間高強土工格柵排體縫制拼接在通長無紡布(基布)上,使不同結構性能的排體連接在一起,形成通長復合排體,并實現整張排體連續施L.'' o
2.2 結構形式
通長復合排體底層(圖1)為通長土工布,排中中層為高強土工格柵、排頭排尾中層為抗沖擊防老化緩沖保護層,面層為通長土工格柵。

排頭排尾每米縫合一個加筋環,用以拖拉排布及穿滾筒繩。加筋帶上下搭接軟體排200 mm,用縫合機雙線縫合牢固,防止卷入滾筒時拉力過大崩壞。
2.3排體加工
在加工廠,將同一斷面軟體排及格柵加工成95 mx5 m單幅通長排體,運至現場后,再將7幅單幅通長排體拼接成95 m×35 m 的一整張通長復合排體。制作流程為:加工一張單幅95 m、400 g/m2'的通長防老化聚丙烯短纖無紡布基布,先在排尾29 m長度范圍內復合抗沖擊防老化中間緩沖保護層,再在排頭 18 m長度范圍內復合抗沖擊防老化中間緩沖保護層,尺寸和排頭排尾無紡布一樣;接著在基布中間復合單幅52 m長的土工格柵(型號GSJ550-350),并與排頭排尾緩沖保護層各搭接2m,在搭接方向上每0.5 m縫1道線(共3道),線頭間距50 mm且必須縫在土工格柵上;再復合單幅長度95 m的土工格柵(型號GSJ 250-250),包縫拼接成單幅通長復合排體;最后將7幅通長排體拼接成單張95 m×35 m的通長復合排體。
拼接時,將7卷單幅通長排體吊至大型鋪排船甲板上并排放置,將滾筒繩穿過排尾的加筋環,推動排卷部分攤開后,分別進行排體拼接和砂肋條布置。
2.4排體鋪設
新型通長高強土工格柵復合軟體排護底主要鋪設流程4為:施工排位圖制作→船舶駐位→排體展開與綁扎→壓載砂肋條綁扎與充填→排體鋪設→移船。
2.4.1排體展開與綁扎2.4.1.1展開
軟體排在鋪排船甲板上展開和鋪設必須以主輔人水點的位置為參照,且以主入水點位置為準。為避免綁扎完成后排體寬度與主輔入水點間距差別過大,綁扎前應測量好每小幅排布寬度,不得使用不合格排布。排體展開見圖2。

2.4.1.2綁扎
卷排前,先將多張復合軟體排參照入水點位置平鋪在甲板上,并與翻板外邊緣對齊,排尾靠近滾筒,各張排體之間鋪平對齊。每張排體中的軟體排部分的搭接用白棕繩穿過雞眼扣綁好,土工格柵部分之間的搭接則用加筋帶綁扎,綁扎密度為0.5 m/根。
為減少軟體排搭接使用量,采用大規格排體施工。大型鋪排船的翻板長度約為40 m,實際施工中單條砂肋條長度控制約為36 m。為了保證砂肋條充灌后的充盈度,采用兩臺砂漿泵分別從砂肋條兩端交替充灌。充灌后的砂肋條充盈度應滿足設計和規范標準(即充盈度達到70%~80% ) ,且砂肋條中各處砂量分布均勻(圖3)。

2.4.3排體鋪設
排頭砂肋條全部充灌飽滿后,將翻板緩慢下放,同步啟動滾筒和滑輪牽引動力裝置,使排頭前段部分緩慢滑人水中直至沉底。繼續充灌砂肋
條和下排施工操作,直至整個通長排體鋪設完成。
2.4.3.1
排頭沉放精度控制
如圖4所示,在入水點進行校核時,實際下排時翻板的位置存在一-定偏差。在船舶進點定位時,如果按照入水點與排位圖,上起止施工邊線兩端相重合來控制鋪排位置,必然會出現誤差。施工前,測得翻板寬度a和該處實際水深h,代人式(1),算出c:

實際下排頭時定位系統中所顯示的人水點位置應比排位圖上排頭邊線向外伸出長度c。

2.4.3.2排體收縮與偏移控制
排體在沉放過程中受到潮流、砂肋條自重力等影響,同時也受排體的柔軟度影響而產生一定量的收縮性。排體在沉放過程中會出現向某側偏移或者兩側收縮過大的情況,根據大型鋪排船動力裝置及甲板、翻板相關設備布置的可行性,以經濟實用為原則,采用具有動力的滑輪牽引裝置。通過對排體沿鋪設方向增加一定牽引力,與下放排體重力沿鋪設方向的分力進行疊加,克服排體與船舶甲板、翻板的摩擦力,實現沉排施工運用自如。
2.5質量檢測
2.5.1排體強度驗算
通長高強土工格柵復合軟體排縱向和橫向抗拉強度須滿足施工期和使用期要求,參考JTJ 239—2005《水運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范》中軟體排抗拉安全系數公式[5,以單幅95 m×5 m計算。結果表明,滿足抗拉強度要求。
2.5.2排體鋪設穩定驗算
新型通長高強土工格柵復合軟體排抗掀動穩定性確定,參考JTJ 239——2005《水運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范》中排體抗掀動穩定驗算公式,以單幅95 m×5 m計算。結果表明,滿足抗掀動穩定。
2.5.3旁掃聲吶
鋪設完成后護底質量檢測主要采用聲吶旁掃技術l6,對著地后的新型通長高強土工格柵復合軟體排成排護底情況進行檢測。聲吶旁掃通過發射一系列波束,均勻覆蓋整個水底區域,當波束遇到水底目標時波束被反射回拖魚,拖魚根據接收時間計算出目標位置,并形成旁掃影像圖(圖5)。主要檢測排體所需覆蓋的位置與設計覆蓋位置是否一致、搭接是否滿足設計要求、是否存在排體有掀動等不利于護底質量要求的現象。

檢測鋪設排體質量,發現新型通長高強土工格柵復合軟體排有效消除了傳統工藝分開鋪設所產生的偏差,保證3部分排體鋪設的順直連接。通長高強度土工格柵復合軟體排具有整體性,在面對施工中的水流、荷載等不利因素時,能保證護底效果。
3效果分析3.1施工效率3.1.1吊排耗時
一整張排體傳統工藝需多吊排體14卷,由于數量較多,在對應不同結構形式的排體時,可能出現分辨困難的情況,相對于采用通長排體須多用約1 h。
3.1.2拼接耗時
一整張排體傳統工藝鋪設時,既要進行單幅排體間的排與格柵拼接,又要進行整幅排體間的排與排、格柵與格柵拼接,現場綁扎拼接工程量大,相對采用通長排體施工時僅進行通長排體間的拼接,須多用約2 h。
3.1.3卷排耗時
將排體卷入鋪排船滾筒中是排體鋪設前期的重要工作,卷排質量控制主要在排尾進入滾筒的檢測鋪設排體質量,發現新型通長高強土工格柵復合軟體排有效消除了傳統工藝分開鋪設所產生的偏差,保證3部分排體鋪設的順直連接。通長高強度土工格柵復合軟體排具有整體性,在面對施工中的水流、荷載等不利因素時,能保證護底效果。
3效果分析3.1施工效率3.1.1吊排耗時
一整張排體傳統工藝需多吊排體14卷,由于數量較多,在對應不同結構形式的排體時,可能出現分辨困難的情況,相對于采用通長排體須多用約1 h。
3.1.2拼接耗時
一整張排體傳統工藝鋪設時,既要進行單幅排體間的排與格柵拼接,又要進行整幅排體間的排與排、格柵與格柵拼接,現場綁扎拼接工程量大,相對采用通長排體施工時僅進行通長排體間的拼接,須多用約2 h。
3.1.3卷排耗時
將排體卷入鋪排船滾筒中是排體鋪設前期的重要工作,卷排質量控制主要在排尾進入滾筒的階段,須保證滾筒繩以相同的長度,系上排尾的加筋環,緩慢將排體平行卷入滾筒。傳統的分開、獨立排體卷排工作相對于新型通長排體卷排工作多卷2次,每次約0.5 h,共多用時1 h。
3.1.4鋪排耗時
每一張軟體排在鋪設施工過程中,排頭沉放是排體護底質量和施工效率的關鍵所在,按傳統工藝鋪設,每整張排體須實施排頭沉放3次,每次排頭沉放均須考慮水深、水流等因素,并須準確控制船位,與采用新工藝相比,在正常施工情況下,傳統工藝須多用時1 h。
新工藝與傳統工藝的施工耗時對比見表1。

從表1中的數據可以得出,采用分開、獨立排體傳統鋪設工藝,一整張排體鋪設施工時間需12 h;采用通長排體新工藝,一整張通長排體施工時間僅需7h,與傳統工藝相比鋪設施工節約時間約5 h。經過實際施工對比發現,與在同等工況條
件下采用傳統鋪設他上上",藝施工效率提高約42%。
3.2施工成本
施工成本主要包括材料費、排體加工費、鋪排船及其他輔助船舶的設備費、管理費用等。施工成本分析主要從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3方面進行考慮。其中,人工費主要為民工費用、施工管理人員費用;機械費主要為鋪排船、各類輔助船舶租賃費;材料費主要為排體主材、輔材費用。新工藝與傳統工藝相比,生產成本降低率約7.4%。
4結論
1)研制了一種新型通長高強土工格柵復合軟體排,適用于水動力強、地基土觸變性敏感的海工建筑物基礎工程。
2)研發了底層為通長土工布,排中中層為高強土工格柵、兩側余排中層為抗沖擊防老化緩沖保護層,面層為通長土工格柵的一體化排體制作工藝,解決了復雜結構軟體排的制作難題。
3)研制了適合通長高強軟體排鋪設施工的動力滑輪組牽引裝置,解決軟體排較重、摩阻力大、難以沉放的問題。
4)研究了施工質量控制及檢驗方法,建立鋪設施工參數,確保新型通長高強土工格柵復合軟體排護底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朱相丞,樊昆澎,包敏.砂肋軟體排在長江導流壩護底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水運(下半月) ,2016,16( 11):221-223.
[2]沈立龍,姚平.長江.航道整治深水區超長軟體排鋪設施
工質量控制技術[J.水運工程,2017( 10) : 5-9,15.[3]單志浩,韓崇蛟,李少俊.一種創新型聯體軟體排-砂袋
護底工藝及應用[J.中國港灣建設,2016,36( 10): 13-15,30.
[4]錢華偉,榮萬嶺,馮朋.淺談外海大潮差地區水下大型
軟體排鋪設工藝的改進[.J.港工技術,2011,48( 2):37-39.
[5]天津港灣工程研究所.水運工程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
術規范: JTJ 239—2005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6]張才俊,郭素明,李少俊.水下軟體排鋪設質量檢測技
術對比[J].水運工程,2016(2): 10-14.